网站地图
首页
  • 服务项目
    • 房屋检测
    • 市政检测
    • 工业检测
    • 勘察测绘
  • 案例展示
    • 房屋检测
    • 市政检测
    • 结构检测
    • 专项检测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 收费标准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公司新闻
  • 了解我们
    • 公司简介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房屋检测

    南京某公园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性检测

    发布时间:2021-07-06

      本次受检房屋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共8栋房屋,分别为1#楼、2#楼、5#楼、7#楼、8#楼、9#楼、10#楼、12#楼。其中1#楼、2#楼、7#楼、8#楼、12#楼均为单层排架结构形式,5#楼为砖混结构形式,9#楼、10#楼为框架结构形式,该批房屋设计单位、建造年代及施工单位均不详。本次受检房屋总建筑面积约为27000.0m2,房屋建筑结构图纸缺失。现委托方拟对园内房屋进行改造与装修,为了解该批房屋改造后主体结构安全性,特委托我司对房屋主体结构进行安全性检测。
    1.主要检测内容如下:
    (1)建筑的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调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情况,了解是否有改变结构以及用途变更等情况,了解房屋的修缮历史等。
    (2)建筑图及结构图的测绘
    现场采用LeicaD2激光测距仪、5M钢卷尺、SW-180T钢筋探测仪和游标卡尺等对房屋的轴线尺寸、层高、墙体的分布、门窗位置及尺寸等建筑布置情况以及梁、柱构件位置、截面尺寸、构件配筋等结构情况现场进行测绘。
    (3)房屋相对高差和倾斜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房屋相对高差进行检测,检测房屋是否有不均匀沉降,以推断房屋地基基础是否存在明显静载缺陷。
    使用全站仪对房屋四角可测棱线进行倾斜测量,检测整体倾斜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房屋结构损伤状况检测
    检查结构是否有裂缝、变形以及局部损伤情况,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与分析。
    (5)房屋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按照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有关规定的规定检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及砖的强度。
    (6)房屋结构承载能力分析
    根据结构目前现状,依据相应规范及规程、现场检测结果和改造方案,对房屋结构进行承载能力验算,评价房屋的安全性,本次检测及承载力验算不包含基础部分。
    2.主要技术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5)《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17)。
    3.判定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11)(2015年版);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6)《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
    (7)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到等。
    4.检测结论与建议
    (1)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受检房屋1#、2#、5#、7#、8#、9#、10#、12#目前均处于空置状态,现委托方拟对受检房屋进行重新装修改造,装修改造后作为商业和办公用房使用,目前正处于装修过程中。
    (2)根据现场检查结果显示:由于房屋目前正处于装修过程中,大部分墙面粉刷层基本破坏,门窗、消防及电气设施基本破损或缺失,上述损伤均为非结构性损伤;受检房屋主体结构完损状况良好,未见明显的结构性损伤。
    (3)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表明:
    1#楼所测柱混凝土柱抗压强度值介于30.3MPa~34.9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所测钢构件实测钢材抗拉强度换算值介于455MPa~467MPa之间;
    2#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0.1MPa~36.7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所测砖墙材料强度推定值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可评定为1.7MPa;
    5#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16.1MPa~19.6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15;所测砖墙材料强度推定值为MU15,砂浆强度等级可评定为2.2MPa;
    7#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0.4MPa~36.8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
    8#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0.5MPa~40.5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所测砖墙材料强度推定値为MU15,砂浆强度等级可评定为1.5MPa;
    9#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3.3MPa~38.4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
    10#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2.9MPa~39.6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
    12#楼所测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介于30.1MPa~35.7MPa之间,强度等级可推定为C30;所测钢构件实测钢材抗拉强度换算值介于454MPa~468MPa之间。
    (4)现场检测结果表明:1#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1.21‰(向南);2#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0.51‰(向东);5#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0.74‰(向东);7#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0.71‰(向东);8#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1.45‰(向南);9#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1.08‰(向北);10#楼房屋比较大倾斜率为1.00‰(向东);12#楼比较大倾斜率为1.88‰(向西);受检房屋各测点倾斜率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的房屋整体倾斜4.0‰的限值(注:房屋倾斜率测量包含施工误差)。
    (5)在不考虑地震作用下,对受检房屋主要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
    1#楼柱单侧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屋架梁比较大应力比为1.01,基本满足计算要求;钢屋架梁挠度理论计算值比较大为129.0mm,挠跨比为1/163≥1/180,略有不足,其余计算指标均满足计算要求;
    2#楼为预应力结构,因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现场也未能对屋架进行开凿检测,故本次未能对主体结构进行详细计算复核,根据现场调查表明:房屋主体结构完损状况良好,未见受力构件有破损、开裂、松动等现象,在不改变原房屋主体结构形式及荷载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
    5#楼承重墙受压承载力满足计算要求;承重墙局部受压承载力满足计算要求;承重墙高厚比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7#楼屋架采用预应力拱形屋架,因原始图纸缺失,现场也未能进行开凿检测,故本次计算未能对屋架进行详细计算复核。排架柱单侧实际配筋11.4≤11.8,略小于计算配筋,可认为基本满足计算要求;
    8#楼A~B轴、C~D轴为预应力结构,因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现场也未能进行开凿检测,故本次未能进行详细计算复核,只对B~C轴柱承载力进行复核,经计算,柱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基本满足计算要求;
    9#楼柱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计算要求;楼板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10#楼框架柱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计算要求;楼板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12#楼柱计算配筋大于实际配筋,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钢屋架梁承载力基本满足计算要求。
    5.建议
    (1)针对现场房屋配套设施等基本拆除的情况,在后续改造施工过程中,建议找具有专业资质单位对围护结构、水电、消防等进行重新设计;
    (2)针对1#楼增设夹层后,柱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建议采用加大截面法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加固处理。
    (3)针对2#楼年限较长,结构形式为预应力结构,且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等情况,建议后续新增夹层改造设计时考虑新增钢柱与钢梁,应避免破坏原主体结构,应避免在原结构上新增荷载,新旧结构脱开,应严格控制屋面荷载使用情况,如修缮屋顶或更换隔墙优先采用轻质材料。
    (4)针对5#楼年限较长,在装修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楼屋面荷载,避免对原房屋结构楼屋面板造成破坏。
    (5)针对7#号楼采用预应力拱形屋架,现场未能进行开凿检测,故本次计算未能对屋架进行详细复核,建议后续再装修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荷载使用情况,如修缮屋顶应优先采用轻质材料。
    (6)针对8#楼A~B轴、C~D轴结构形式为预应力结构,且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等情况,应避免破坏原主体结构,应避免在原结构上新增荷载,新旧结构脱开,应严格控制屋面荷载使用情况,如修缮屋顶或更换隔墙优先采用轻质材料。
    (7)针对9#楼屋盖为预应力桁架结构(拱形)和预制板,且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等情况,建议后续改造使用时,应避免破坏原屋面结构,应避免在原屋面结构上新增荷载;针对框架梁配筋因现场条件限制未能开凿检测的情况,建议后续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框架梁进行开凿,确认配筋后再对梁承载力进行详细复核。
    (8)针对10#楼屋盖为预应力桁架结构(拱形)和预制板,且原始设计图纸缺失等情况,建议后续改造使用时,应避免破坏原屋面结构,应避免在原屋面结构上新增荷载;针对框架梁配筋因现场条件限制未能开凿检测的情况,建议后续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框架梁进行开凿,确认配筋后再对梁承载力进行详细复核。
    (9)针对12#楼增设夹层后,柱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建议采用加大截面法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加固处理。
    (10)受现场条件限制,本次检测未能对受检房屋基础进行全部开挖检测,建议后续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其余基础进行开挖测量,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详细复核。
    (11)针对业主提供的方案只是初步方案及口述方案的情况,建议后续在做改造加固设计时请按照新的改造方案对受检房屋结构承载力进行详细复核。
    (12)结构加固时,应选择具有工程结构加固专项资质、且具有类似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的设计、施工单位,在完成加固设计图纸并制定好合理施工方案后进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对房屋的变形监测。
    (13)修复和加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如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结构、构造等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14)建议增设沉降、倾斜观测点,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及房屋后期使用过程中对结构柱及屋架梁挠度、不均匀沉降、倾斜变化及附属构件定期监测。